腕隧道症候群
擺脫手麻與疼痛,重拾生活的自由
「醫師,我的手麻到晚上會痛醒,常常覺得麻木無力,甚至東西會拿不穩,是不是得了腕隧道症候群?」腕隧道症候群是一種常見的手部困擾,影響許多長期使用手腕的朋友。我們將為您解釋其成因、症狀以及如何獲得有效的治療。
腕隧道症候群:擺脫手麻與疼痛,重拾生活的自由
0:000:00
「醫師,我的手麻到晚上會痛醒,常常覺得麻木無力,甚至東西會拿不穩,是不是得了腕隧道症候群?」這是很多在骨科門診中,對手部不適的患者來說,經常出現的疑惑。在現今忙碌的生活中,腕隧道症候群成為了許多人所面對的困擾,特別是那些長時間使用手腕、從事重複性動作的朋友們。
什麼是腕隧道症候群?
腕隧道症候群,簡單來說,就是一種因為腕部的狹窄通道內,正中神經受到壓迫而引發的症狀。想像一下,就像是擁擠的地鐵車廂中,即使有很多人,但只有一個出口可供大家出入,當某個地方擠得過滿時,有些人就可能無法順利通過,進而感到不舒服或疼痛。腕隧道就是這樣一個狹窄的空間,當裡面有過多的壓力或擁擠時,神經就會受到影響。
腕隧道症候群的成因
腕隧道症候群是一種因正中神經受到壓迫而產生的病症,了解其成因對於早期發現和治療至關重要。造成這種神經壓迫的因素眾多,從日常的重複性手腕動作到過去的手腕受傷,都可能引發不適。了解這些成因不僅有助於患者識別症狀,也能幫助進一步的預防和介入。
←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→
若您經常從事需要重複手腕運動的工作,或是有慢性疾病的歷史,建議對自己的手部健康特別關注。常見的症狀包括手指麻木、疼痛及無力感,如果這些症狀影響到您的日常生活,請儘早諮詢專業醫師,以避免病情惡化。
腕隧道症候群的常見症狀
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通常是漸進式的,早期可能僅出現手指的輕微麻木感或刺痛,但如果不加以處理,這些症狀會隨時間加劇,對日常生活造成負面影響。患者常常在夜間感到不適,影響睡眠品質。
隨著病情惡化,疼痛與無力感會影響到抓握能力,甚至在獨立完成日常活動如拿物或使用工具時感到困難,生活品質因此受到影響。面對這些挑戰,重拾自我能動性顯得尤為重要。
←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→
若您出現手麻、疼痛或無力等症狀,建議儘早就醫以獲得專業診斷和治療。早期介入能有效緩解症狀,避免長期神經損傷,讓您的雙手更靈活,重回正常生活。
如何診斷與治療?
腕隧道症候群的診斷主要依靠醫生的臨床評估,首先會進行詳細的病史詢問,以了解手部不適的程度和相關活動情況。接著進行物理檢查,如Tinel氏徵象和Phalen氏試驗,以確認症狀。若有必要,可能會推薦進行神經傳導速度檢查(NCS/EMG)來客觀評估神經受壓情況。此外,X光或MRI檢查則有助於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。
- 保守治療:通過休息及護腕來減輕症狀,通常是第一步選擇。
- 藥物治療:非類固醇消炎藥用於減少疼痛與發炎,必要時可搭配神經修復藥物。
- 物理治療:透過專業的物理治療加速神經功能恢復,包括超音波和神經滑動運動。
- 局部注射:在腕隧道內注射高濃度葡萄糖、PRP、或類固醇可快速減緩腫脹和疼痛。
- 手術治療:如保守治療無效,可能需要透過手術解除神經壓迫,手術方法包括開放式或微創手術。
腕隧道症候群治療
解除神經壓迫、緩解手麻與疼痛,重獲手部功能
🏥
選擇左側的治療方式
查看詳細說明
預防與照護
腕隧道症候群可能由多種生活習慣與健康狀況引起,透過調整日常姿勢、適度休息及有效管理慢性疾病,可以顯著降低發病風險。保持手腕於自然位置、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工具以及定期進行手部運動,都是維持手腕健康的重要措施。
腕隧道症候群:擺脫手麻、疼痛的腕部困擾
有效預防腕隧道症候群,保護您的手腕健康
正確方式
🖥️
保持手腕於中立位,減少不必要的承擔
重點要領
- ✓手腕自然平放
- ✓避免手腕長時間彎曲或伸展
- ✓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工具
好處
- 減少神經壓迫風險
- 增強手部舒適度
錯誤方式
🤲
手腕過度彎曲或長時間固定不動
常見問題
- ✗增加腕隧道壓力
- ✗引發肌腱緊繃和感染
可能後果
- 引起手麻和疼痛
- 加速病症發展
實用小提醒
💡定時調整手腕位置
💡使用合適的鍵盤與鼠標
如果您開始感受到手麻、疼痛等不適,請務必及早尋求專業醫師的評估。及早發現並進行適當的治療,將有助於避免症狀惡化,讓您重拾靈活健康的雙手!
腕隧道症候群常見迷思解答
破解關於腕隧道症候群的錯誤觀念